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的表现及对策
一、内容与难度小学化
2012年,国家教育部颁布实施《3-6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在此之前的大多数幼儿教育机构的课程设置没能涵盖“五大领域”,并结合“五大领域”对课程内容做出明确的划分,即使一部分幼儿园采用了分领域教材,但是实践中依然将重点放在语言以及科学领域中的数学上。而从难度的角度来看,语言与数学的教学内容难度与目标也是背离《指南》要求的[1]。例如,很多幼儿教育机构的小班阶段中,就要求儿童可以从1数到100,并且要求正确数学1-9;认全26个字母并且背诵5首甚至更多古诗。中班就开始学习加减法、拼音汉字。到大班之后,要求幼儿流背诵乘法口诀,认识并书写100个汉字,同时要求幼儿可以正确拼读汉字。
1.形式与方法小学化
3-6岁儿童成长过程中最需要的就是游戏,所以幼儿教育阶段中应该采取“学玩结合”的教学模式与方法,从而激活幼儿的学习兴趣,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但是现阶段很多幼儿园组织实施教学的过程中,采取的主要是小学化的组织形式和教学方法,将集中授课作为主体,要求幼儿整齐安静的做好,教师针对知识展开集中传授,之后组织练习,而对于课堂互动往往都是教师作为主导的互动,整个教学活动中缺少游戏色彩,不利于幼儿的个体发展。
2.作业设置小学化
一部分幼儿园会布置家庭作业,主要就是写字和算数,并且要求家长签字,这与小学的作业形式趋同。很多幼儿园针对小班幼儿就开始布置练习写数字、写字母的家庭作业。这种家庭家庭作业形式让处于3-6岁儿童听过早的承受作业负担,容易使得幼儿产生厌学的心理,不利于幼儿的健康成长。另外,很多家长在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思想的指引下,会利用课余时间为孩子报一些特长班,如书法、外语、舞蹈、美术等等,一部分幼儿需要学习好多种特长,这在一定程度上已经超过了幼儿的接受能力,导致孩子大量游戏玩耍的时间被无情的剥夺。
二、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的解决对策
现阶段,幼儿教育小学化已经成为普遍存在的问题,也是制约幼儿教育发展的“瓶颈”,为了有效解决这一问题,应该从以下几个角度出发:
1.学设置教学内容
从教育管理部门的角度来看,应该结合相关规定要求科学制定管理方针对策,将素质教育作为幼儿教育管理的主旋律,加大对各类幼儿教育机构的监管力度,深刻认识幼儿教育小学化的表现、成因与危害,加大幼儿教育小学化的治理力度,在检查过程中发现此类问题一定要督促幼儿园进行整改,并且要提出整改建议。
2.从幼儿园自身的角度来讲,一定要深入了解幼儿教育的本质要求,明确自身肩负的使命责任,学习并认知党和政府关于幼儿教育的要求,按照《指南》中关于幼儿教育内容的要求,设置涵盖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育的教学内容,确保教学内容符合幼儿教育的本质要求,满足幼儿成长发育的客观规律,带给孩子多彩丰富的学习内容,促进幼儿的身心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