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晓倩 课题研究实证活动设计
“十四五”课题
“乡土资源在幼儿园环境中的开发利用”
特色活动设计
“十四五”课题
“乡土资源在幼儿园环境中的开发利用”
特色活动设计
活动内容 |
小猫玩线团 |
||
活动时间 |
9.15 |
组织者 |
吕晓倩 |
活动目标: 1.学习由内到外一圈一圈画螺旋线,表现一团一团的毛线团。 2.借助儿歌语言和动作,感知用曲线的轨迹表现毛线团。 |
|||
活动准备: 1.白纸 2.记号笔 |
|||
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歌表演《小花猫捉老鼠》 1.教师:小朋友,瞧谁来了? 2.教师:我肚子饿了,你们也来帮我抓好吗?教师示意幼儿起身歌表演。钢琴伴奏起, 教师带领幼儿做歌表演《小花猫捉老鼠》 二、教师示范绕毛线团,引导幼儿观察绕毛线的动作。 1.师:小猫还想要一个黄色的毛线团,我来帮帮它。 2.教师示范绕毛线:瞧!这是一根毛线,现在我要把它变成毛线团:绕毛线、绕毛线,一圈一圈往外绕,越绕越大,越绕越大,毛线团绕好了。 3.师:我是怎么变出毛线团的? 三、教师边念儿歌边示范画毛线团,激发幼儿创作兴趣。 1.师:小花猫还想要各种颜色的毛线团,你们愿意帮帮它吗? 2.师:我们请小蜡笔来帮忙。教师在画纸上示范绕毛线团,请幼儿跟着老师徒手练习由内到外一圈一圈画螺旋线的方法。 四、幼儿作画,教师巡回指导,鼓励幼儿边绕边念儿歌,提醒幼儿一圈一圈往外绕,颜色可多选。 五、展示与评价。 1.展示作品,引导幼儿欣赏。 2.请幼儿说说。 |
|||
活动评价: 我在示范画的时候刚开始没有念儿歌画,发现有的幼儿并没有在认真看,而是在和旁边的小朋友玩。后来我示范画时用了儿歌“绕啊绕啊绕毛线,我帮妈妈绕毛线,从里往外绕,绕成毛线一大团”,就发现幼儿的注意力一下子集中了,一边跟着我念儿歌一边很认真地看我如何画出彩色的毛线团,我画完后还拍手鼓掌呢,当时很多幼儿的脸上也是露出了笑容。当我请幼儿幼儿上前示范时,幼儿很积极,都说:“我来!我来!”画得好的小朋友,看了就像真的毛线团一样,很漂亮,我也把大拇指送给了他们。 |
“十四五”课题
“乡土资源在幼儿园环境中的开发利用”
特色活动设计
活动内容 |
调皮的花仙子 |
||
活动时间 |
9.29 |
组织者 |
吕晓倩 |
活动目标: 1.继续巩固直线、曲折线、波浪线、螺旋线。 2.学习弹簧线的画法。 3.体验艺术活动的愉悦。 |
|||
活动准备: ppt |
|||
活动过程: 一、PPT播放音频,引出主题“向日葵”。 1.师:小朋友们,今天老师要带你们去一个神秘的地方,你们想和老师一起去看看吗? 2.请先闭上你的眼睛,(播放PPT及音频)。 二、教师介绍向日葵名称及外形特征。 师:小朋友们,你们知道我们为什么叫它向日葵呢?(幼儿回答)教师小结:因为向日葵的脸总是一直向着太阳,太阳到哪里?它的脸就向着哪里?所以我们叫它向日葵。 三、教师提问:出示PPT中4张不同形态的图片。 师:小朋友们,你看图片上的这些向日葵的形态都一样吗?请小朋友们用肢体动作来表现一下向日葵各个方向的形态。(请个别幼儿上台演示向日葵形态)教师小结:对了,向日葵好像在舞蹈,有的低下头,有的仰起头,还有的扭动身体,真是太可爱了! 四、教师出示梵高作品《向日葵》,请幼儿欣赏作品并提问: 小朋友,请你来看看画面上的这幅向日葵,哎,你知道这幅美丽的向日葵是谁画的吗?(幼儿回答)师:这幅向日葵是法国大画家梵高的作品,画家在画这幅画的时候,到处都充满阳光,所以整幅画到处都是金黄金黄的,给人感觉很温暖,充满了生命力。 五、教师讲解向日葵画法,激发幼儿作画灵感。 师:刚才我们欣赏了"美丽的向日葵",看了绘画大师的作品,你想不想也来当个小画家,画一幅与众不同的向日葵?今天我们要用线描画的方式来画向日葵,你以前接触过线描画吗?你用过哪些线条?请小朋友到黑板上画一画。(引导幼儿说一说,画一画)六、幼儿自由创作向日葵,教师巡回指导。 师:接下来请我们的小画家们,来创作你自己心中"美丽的向日葵"。(幼儿开始分组操作绘画,过程中教师适当提醒 添画、看整体布局等等)七、作品展示,师幼互相欣赏、评价交流。 1.请先画好的幼儿把自己的作品展示在展板上,供其他幼儿欣赏。 2.幼儿讲讲自己最喜欢哪一幅向日葵作品,说说理由。 |
|||
活动评价: 从幼儿的操作过程中,我可以看出他们班上的幼儿是喜欢这个活动的,这些孩子的线描画基础很好,有的幼儿造型能力强;有的幼儿色彩感强;有的动作大胆泼辣,大刀阔斧;有的动作精细、优美、流畅。周老师也为幼儿创设了一个宽松、自主的美术活动的环境,允许幼儿有自主选择自己偏爱的表现方法的机会,鼓励幼儿展现自己眼中的世界,体现自身的价值。 |
“十四五”课题
“乡土资源在幼儿园环境中的开发利用”
特色活动设计
活动内容 |
开花的树 |
||
活动时间 |
10.6 |
组织者 |
吕晓倩 |
活动目标: 1.用涂圈的方法表现开花的树。 2.大胆作画,体验绘画活动的快乐。 |
|||
活动准备: PPT |
|||
活动过程: 国庆活动未开展。 |
|||
活动评价: 国庆活动未开展。 |
“十四五”课题
“乡土资源在幼儿园环境中的开发利用”
特色活动设计
活动内容 |
球宝宝的新衣 |
||
活动时间 |
10.20 |
组织者 |
吕晓倩 |
活动目标: 1.幼儿能自由选择一种绘画方法大胆地在圆形纸上进行装潢绘画。 2.激起幼儿对美术活动的爱好和对球类的爱好。 |
|||
活动准备: 若干球、颜料 |
|||
活动过程: 一、引起兴趣。(皮球从一边滚出) 师:宝宝们,快看,谁来了?(球宝宝)跟球宝宝打个招呼好吗?(幼儿依次触摸球)刚才,球宝宝悄悄 告诉我,他今天是想请我们帮个忙的。因为,快过新年了,球宝宝想跟我们一样漂漂亮亮的过新年,可是,它们没有新衣服穿,你们说怎么办呀? 二、教师出示范例师:老师已经为球宝宝们做了好几套衣服,想不想看看?问: 1.你最喜欢哪一套衣服? 2.你知道这套衣服是怎么做出来的吗? 例:纸团画。将纸揉成团,粘上各种颜料印于圆形卡纸上。棉签画。用棉签粘上各色颜料任意在圆形上、纸上作图。(略:蜡笔画、水彩画、印章画等) 三、幼儿作画 师:看了这么多老师为球宝宝做的新衣服,你们想不想也来试一试?幼儿作画,教师巡回指导。 1.幼儿自由选择一种绘画方法进行绘画制作。 2.提醒幼儿在作画时保持安静。 3.教师对于能力差的孩子给予个别指导。 四、作品讲评: 1.请幼儿分组展示作品,表扬佳作。 2.师∶球宝宝们知道了我们为它们做了这么多好看的新衣服,一定会很高兴的,咱们给球宝宝送新衣服去好吗? |
|||
活动评价: 球是幼儿熟悉的物品,让他们给一个熟悉的物品进行装饰,可以激起他们的兴趣,想知道它可以变成什么样子的。幼儿动手操作是一个难点,尤其是用纸团来作画。一会他碰到了颜料,一会他弄到了手上......各种各样的问题都来了。失去耐心的我会大声的训他们,孩子怯怯的看着我,忽然之间我感到很后悔,我为什么要训他们啊,他们真的是不会做的。想到这些我又心平气和的指导幼儿作画。幼儿看到我不再生气了,都放松了绷着的小脸。积极地做着画,依然在不停地问着问题。用彩笔画画的幼儿,有的用一种颜色,我会告诉他多用几种颜色会更好看;还有的幼儿会问老师还可以画什么,我告诉他画我们学过的线条、房子、树......。不久之后一幅幅画就画好了,有的很漂亮,有的差一点。幼儿评价之后,我会给他们一个贴纸的奖励,鼓励他们做的更好。奖励让幼儿很满足,虽然只是一张贴纸。 |
“十四五”课题
“乡土资源在幼儿园环境中的开发利用”
特色活动设计
活动内容 |
树叶拓画 |
||
活动时间 |
11.3 |
组织者 |
吕晓倩 |
活动目标: 1.尝试模板拓印的绘画方式,感知拓印产生的效果。 2.体验用绘画表现生活的乐趣。 |
|||
活动准备: 树叶、抹布、颜料 |
|||
活动过程: 一、展示幼儿收集的各种树叶,引出主题。 “秋天到了,树叶玩起了变颜色魔术的游戏,有的树叶变黄了,有的树叶变红了,他们还会变成什么颜色呢?仔细看看他们是怎么变的。” 二、学习用树叶拓印画。 用“树叶飘落到××地方,染上××颜色”的语句,拓展幼儿的想象,增加活动的趣味性。 教师:树叶飘落到大海里,它被染成了蓝色。(教师边说边用水粉笔将树叶的一面刷上蓝色,然后将树叶放在纸上用手压印)瞧!变出一片蓝色的树叶了。(可反复多次压印)树叶又飘到太阳身边,它被太阳染成了红色。以用样的方法示范拓印方法。 三、知道中途可再次用笔刷上颜色后再印。换色时,必须用抹布将叶面上的颜色擦干净再刷其他颜色,也可以换一片树叶进行印画。 1.交代要求,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用笔在叶面上均匀的刷上颜色,笔用完要放回响应的盘中。 压印时,要将叶子放好好后,一只手放在叶子上面请请地往下压。 提醒幼儿换颜色时一定要将叶面上擦干净。 四、展示幼儿作品,进行活动评价。 让幼儿说说自己把树叶变成什么颜色了。表扬画面整洁,印的清晰的小朋友。 看着彩色的树叶,教师幼儿一起朗诵儿歌:片片飞来像蝴蝶。 |
|||
活动评价: 本次活动也存在许多的不足之处,也是我今后努力和思考的方向。活动过程有点单一,可以继续生成和拓展内容,如果进一步开展活动,可以引导幼儿尝试用简单的线条添画,将小手印变成不同的动物或植物,也可以初步了解不同色彩相容后产生的变化。 我相信在不断的学习和反思中,对小班幼儿的美术课堂我会把握的更好。 |
“十四五”课题
“乡土资源在幼儿园环境中的开发利用”
特色活动设计
活动内容 |
好吃的苹果 |
||
活动时间 |
11.17 |
组织者 |
吕晓倩 |
活动目标: 1.认真观察,尝试用写生的方法表现苹果的颜色及形状。 2.体验大胆写生画的乐趣,享受成功的快乐。 |
|||
活动准备: PPT、记号笔、白纸 |
|||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引起幼儿兴趣。 1.师(点击课件,出示“树”):这是什么字?你认识吗? 2.师:世界上的树有很多种,你知道的有哪些? 3.师:树的种类多,形状也是各种各样,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点击课件) 4.师生小结:有的树干粗、有的细;有的树冠大、有的小,有的树冠像三角形,有的像椭圆形,真是千姿百态、形状各异。 5.师:我们到幼儿找一找各种各样的树。 二、讲解示范,掌握绘画要求师:今天我们就用线描的方法来画树,你想怎么画? 幼:波浪线、螺旋线、锯齿线、长城线、斜线、直线、弧线……(教师根据幼儿的回答带领幼儿徒手练习各种线条的画法)。 三、欣赏线描画范作,感受线条变化带来的艺术美感 。 师:在这些作品中你发现了哪些线条?这些线条有什么变化呢?它们是怎样排列、组合的? 师:不同的线条变化组合产生的效果会使画面更美,你们愿意来试试吗?你想怎么设计?和旁边的小朋友商量一下。(幼儿自由交流,介绍自己的想法。)师(点击课件示范):如果添画上自己喜欢的图案,一定会更满意,你喜欢什么图案呢? 幼儿作画,教师巡回指导幼儿作画,提醒先画好的幼儿写好名字,将作品贴在展板上。 讲评作品,结束活动 1.引导幼儿互相欣赏,用贴五角星的方法选出“你最喜欢的树” 2.请幼儿说说喜欢的理由,并请其他幼儿提点意见 。 3.介绍线描画,鼓励幼儿自由尝试创作。 |
|||
活动评价: 通过本次活动,其实老师对幼儿在作画过程中会出现的问题猜测的还不够,如果老师能事先猜测幼儿有可能会出种情况,那么可以在活动中重点向幼儿讲解,那么每一次的绘画水平幼儿肯定会有所提高。 |
“十四五”课题
“乡土资源在幼儿园环境中的开发利用”
特色活动设计
活动内容 |
我给树叶添叶脉 |
||
活动时间 |
12.1 |
组织者 |
吕晓倩 |
活动目标: 1.仔细观察叶脉,了解叶脉的长短及其相互关系。 2.以长短不同、直斜各异的线条表现叶脉,能大体画出叶脉的形状。 3.能自由的、大胆地对树叶进行装饰,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 |
|||
活动准备: 白纸、记号笔 |
|||
活动过程: 一、认识叶脉。 1.引导幼儿仔细观察实物叶片上的一根根叶脉。 2.出示范画。叶子中间一条条的是什么? 3.叶子上一条条的是叶脉,中间的叶脉又粗又长,旁边的叶脉张得细细斜斜的,好象一根根鱼骨头。 二、画叶脉 1.教师在另一张范画上添画叶脉,叶子中间画长线,长线两侧画短斜线。 2.有的叶脉长,有的叶脉短。短的叶脉和长的叶脉都是连再一起的。 三、我给树叶添叶脉。 1.幼儿选择自己喜欢的油画棒进行绘画。 2.重点指导幼儿大胆地画叶脉。叶脉之间要互相连接。 四、树妈妈找树叶宝宝。 1.以树妈妈找树叶宝宝的方式评价幼儿作品。 2.鼓励幼儿欣赏同伴的作品,寻找最喜欢的树叶。 |
|||
活动评价: 通过活动,幼儿已经对叶脉有了初步的了解,体验了树叶本身的美感。幼儿作画的时候,我鼓励幼儿根据自己的喜好、能力的高低自由作画,让每个幼儿都获得了成功的体验,增强了对美术活动的兴趣和自信心。活动中调动了幼儿活动的积极性,让每位幼儿都积极的参与到活动中来,达到较好的效果。 |
“十四五”课题
“乡土资源在幼儿园环境中的开发利用”
特色活动设计
活动内容 |
卷卷的羊毛 |
||
活动时间 |
12.15 |
组织者 |
吕晓倩 |
活动目标: 1.尝试探索学习用从里向外和从外向里的螺旋线表现卷卷的羊毛。 2.进一步学习在指定的范围内进行添画活动,对添画活动感兴趣。 |
|||
活动准备: 白纸、记号笔 |
|||
活动过程: 一、出示已经添画好的绵羊,引起幼儿兴趣。 教师:这是什么?绵羊身上有什么? 二、引导幼儿探索表现羊毛的方法,学习用螺线形线表现卷卷的羊毛。引导幼儿观察羊毛,了解其形状特征。 教师:羊毛是什么样子的?教师边讲解边示范用笔从中间往外一圈一圈地画羊毛。 教师:刚才老师是怎么画羊毛的?还可以怎样画卷卷的羊毛?启发幼儿想出:从外往里画卷卷的羊毛,可以顺时针、逆时针等。请个别幼儿到黑板前面来,画一画羊毛。 三、引导幼儿观察幼儿用书中的画面,启发幼儿看图说说:图上有什么?可爱的绵羊身上还少什么?羊毛是什么样子的? 四、引导幼儿给白色的绵羊添画许多卷卷的羊毛。 展示幼儿作品,教师进行简单评价。 |
|||
活动评价: 在认识了绵羊这种动物的基础上,了解了绵羊毛的特征后,来开展这次的绘画活动。在开始设计活动时本次活动重点在于正反两种螺旋线的画法。这不但是个重点而且是难点。我以让幼儿充分感受然后表达感受的方法让幼儿学习。在充分感受的基础上经过教师的示范讲解,幼儿能很快的投入到活动中来,会用自己独特的手法来表现卷卷的羊毛,从外往里画卷卷的羊毛,有的顺时针的画,有的逆时针的画,效果较好。由这次活动可以看出来,幼儿对于自己感受较多的东西较熟悉,也会感兴趣,喜欢的东西总是信心加倍,能更好的投入到活动中来,也就由此激发出了他们对绘画活动强烈的兴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