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晓倩“生活教育”理论在自然课程中的应用与实践

送审地区(市、区

昆山市

送审学校

昆山市高新区美陆幼儿园

作 者

吕晓倩

职 称

二级教师

邮 箱

874814078@qq.com

联 系 电 话

15062697264

“论文教学设计课题名称

“生活教育”理论在自然课程中的应用与实践

——以课程活动《你好,鸭子》为例

科 目 分 类

幼教


注:本表由作者自填。 


注意:1、论文、教学设计科目分类要填正确(参见以下科目分类)。

2、单位名称一定要写明所在市、区。字迹要清楚。

3、严禁抄袭

        

科目分类小语、中语、小英、中英、历史、地理、音乐、体育、美术、书法、小数、中数、物理、化学、生物、科学、电教、政治、思品、幼教、劳技、职教、特教、综合实践、心理、教管,共26类别。

稿 件(以下为“论文”或“教学设计”正文)

“生活教育”理论在自然课程中的应用与实践

——以课程活动《你好,鸭子》为例


【摘要】 陶行知先生说过:“生活即教育,只有在生活中求得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这句话告诉我们教育与生活是同一过程,教育必须与生活相结合才能更好的发挥其作用,才是适合幼儿的真正的教育。那么,如何把“生活教育”思想运用到我们的自然课程活动中,带领孩子们到生活中去学习呢?本文以课程活动《你好,鸭子》为例,说一说“生活教育”的应用与实践。

【关键词】 生活教育、自然课程、应用、实践

一、生活即教育,寻找生成课程的契机

陶行知的“生活教育”思想明确地告诉我们:教育要通过生活才能产生能量,而成为真正的教育,生活就是教育的内容,要在生活中找教育,为生活而教育。一方面,生活决定了教育,教育的内容是随生活的变化而不断发展的;另一方面,教育对生活具有一定的推动作用,通过实施教育可以帮助我们改造生活、创造生活。教育与生活是同一过程,教育必须与生活相结合才能充分地发挥其作用和价值。学龄前的儿童天生对自己生活周围环境充满了好奇心和求知的欲望,在生活、学习和实践中他们总会发现各种我们成人较难注意到的各类问题。

看到树上掉落的叶子,他们会问:“为什么叶子会从树上掉下来?”雨天过后,小蚯蚓爬到了操场上,孩子们总要去围观一下,甚至还要把蚯蚓抓起来观察一番……一花一石,一树一叶都能引起孩子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因此,作为教师,我们要关注孩子们的生活和兴趣需要,善于观察并抓住教育的契机,同时尊重他们的个体差异,坚信孩子们拥有基于自己兴趣建构课程的欲望和能力,在遵循幼儿发展的规律和发展特点的基础上,开展适合幼儿的生活、有趣和有意义并能满足幼儿需要、适合其发展的课程。

我园是一所农村幼儿园,因此我们有着丰富的自然资源,我们有树林、草坪、种植地,这些自然资源大大地勾起了孩子们对于大自然的兴趣和探究欲望。于是,以“生活教育”和“儿童本位”为指导思想的自然课程成为了我园的一大特色。在我们的幼儿园东南方向,有着一块宝藏地——百草园,在那里住着一群可爱的小鸭子,每次中午我们带孩子们去百草园附近散步,经过小鸭子的住所时,孩子们的目光总会被那群小鸭子牢牢地吸引住,他们总喜欢趴在围栏旁边,热情地和小鸭子们打招呼,好几次都是叫都叫不走。

鸭子,是一种常见的家禽,它们对于我们成人来说,是十分普通的,没有什么新奇的,但对于懵懵懂懂的小班的孩子来说,却是一个大大的惊喜,再加上小班的孩子的好奇心强,鸭子对他们来说便是那么的新奇与有趣。看到孩子们这么喜欢鸭子,我就和孩子们说下次带他们来给小鸭子喂食,听到这个消息,孩子们一个个激动极了,都期待着喂鸭子那一天的到来。于是,《你好,鸭子》这个自然游戏课程活动便应运而生了。

是呀,基于孩子们的兴趣需要,从孩子们的生活中产生的教育更能满足其发展需求,孩子们才更愿意积极主动地参与,课程活动才能发挥其最大价值。“生活即教育”,就是在启发我们要在生活中找教育,要明白一日生活皆课程,生活中伴随着孩子们的点点滴滴,方方面面都可以成为我们的课程内容。

大自然中的各类小动物,蚯蚓、西瓜虫、鸭子、小鸟、蜗牛……对孩子们而言具有极强的吸引力,孩子们喜欢小动物,也愿意走进自然,走进生活去进一步的了解这些小动物的秘密。那么,教师就应该抓住这样的契机,开展相关的课程活动,从而更好地发挥教育的价值。同时,在“生活教育”的理论指导下,教师应该更多地站在幼儿的角度,去观察和发现孩子们的生活兴趣需求,并从中寻找生成课程的契机,然后开展相关的活动,让我们的教育发挥其真正的能量,成为真正的教育。

二、教、学、做合一,从生活中来到实践中去

陶行知提倡“教学做合一”的教学方法,他认为教法、学法、做法不是单独的三件事,而是相互联系的,教育真正地用“做”来“教”,才是真正的教育。学生只有以“做”来学,才是真正的学习。“做”在“教学做合一”中是最核心和关键的一步,教师“教”的再少,如若缺少了“做”,那无非就是纸上谈兵,而做即实践。实践处于中心地位,生活中我们习得的很多知识都来源于社会生活实践。因此老师只教书本上的知识,不带领幼儿到生活中去实践就不是真正地教,而幼儿只学习书本上的一些抽象的知识,不到生活中去实践便不是真正地学,也难以获得直接的知识经验。另外,3-6岁的儿童,尤其低年龄阶段的孩子,他们的思维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对于一些抽象的概念,他们是很难理解的,所以只有多给予孩子们实践的机会,他们才能通过实践,直接地感知生活,从而更好地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获得更多的知识经验。

在《你好,鸭子》这一课程活动中,我们的主要内容就是探究鸭子喜欢吃的一些食物。为了考考孩子们,检验一下孩子们的生活经验,我们进行了一次“鸭子喜欢的食物”大调查活动,结果得到的答案真是令人出乎意料,捧腹大笑。不禁感叹,孩子们的脑洞真是太大了!有的孩子说,鸭子喜欢吃蚯蚓、毛毛虫;有的说喜欢吃糖果、面包,还有的孩子竟然说鸭子喜欢吃怪兽……那么,鸭子到底喜欢吃什么呢?难道真的是甜甜的糖果,香香的面包,可怕的毛毛虫……于是,我们便带着孩子们去询问了一位经常照顾鸭子们的老爷爷“这些可爱的鸭子平时都吃些什么?”老爷爷告诉我们平时他都会给鸭子喂一些剩米饭和切碎的菜叶,有时候也会喂一些麦麸,这些都是鸭子爱吃的食物。同时,为了让孩子们了解的更多,以便之后喂食鸭子活动的开展。我们还从网上寻找了一些资料,并给孩子们做了简单的介绍,发现原来鸭子除了爱吃米饭、青菜叶子之外,像小的鱼类、青草、一些谷物以及瓜果都是鸭子可以吃和爱吃的。

做好了这些前期准备之后,我们就可以带着孩子们去喂鸭子了!喂鸭子活动的那天,孩子们都带了很多鸭子喜欢吃的食物,有青菜,白菜、大米、饼干、玉米粒,还有的孩子带来了煮熟的饭菜……在我们的引导下,孩子们还对这些食物进行了简单分类,分成了叶菜类、粗粮类,熟食类……一切准备就绪之后,我们便带着孩子们来到了小鸭子的住所,准备给小鸭子们喂食。孩子们一个个兴奋地围在鸭棚的旁边,在我们的引导下他们把食物撕成了小块,扔进鸭棚,对着小鸭子们喊道:“鸭子爸爸、鸭子妈妈、鸭子宝宝我们给你们带好吃的了,你们快来吃东西呀。”可能是孩子们的叫喊声有些大,小鸭子们受到了惊吓,都躲得远远的。于是,孩子们停止了叫喊,他们把青菜叶丢进鸭棚,然后等待着小鸭子们来吃。终于,过了一会儿,有一只鸭子走了过来,吃了孩子们丢的菜叶,不一会儿,其他小鸭子也都围了过来,吃起了孩子们准备的食物,孩子们看着小鸭子们津津有味地吃着自己带来的食物,一个个都高兴极了,有几个孩子甚至还跑进了鸭棚给小鸭子们喂食物,一点儿也不怕脏和臭……给鸭子喂完食物该离开的时候,孩子们还依依不舍呢!

通过这次给鸭子喂食物的实践活动,孩子们知道到了原来鸭子最喜欢的食物是青菜和米饭,而不是糖果、蛋糕!试想,如果我们只是通过一个课堂教学活动告诉孩子们鸭子喜欢吃什么,那就不是真正的“教”,孩子们也不是真正 的“学”,他们是难以获得相关的直接经验的,而通过这一次喂鸭子活动,孩子们从猜测鸭子喜欢吃什么到通过网络和询问专业人士鸭子到底喜欢吃什么再到亲身实践,我想这样一来,孩子们对于鸭子喜欢吃什么的的相关知识经验将会更加深刻,老师的“教”和孩子们的“学”也才是有意义的,真正体现了“教学做合一”的思想。

《纲要》中指出:“教师在教育过程中应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因此,作为教师的我们应该成为一名合格的引导者和支持者,给孩子们多多创造实践的机会,帮助他们在实践中学会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真正地“学”,而我们也可以在教、学、做的过程中逐步提高自身的探究能力,发展自己的教学水平。

三、社会即学校,发挥社会各方的教育职能

社会即学校是“生活教育理论”的重要部分,它打破了传统的、封建的学校观,主张学习的内容就是社会生活,社会的一切场所就是学习的地方,不拘泥于具体的时间和地点,密切学校与社会的联系,从而使学校成为社会生活的一部分。同时,陶行知还指出“社会即学校”并不是说只注重在社会进行教育,而是主张运用社会各方面的力量进行教育,把学校的一切伸张到大自然、大社会中去,即让社会各方都承担起教育的职能。

在《你好,鸭子》这一课程活动中,我们就充分利用了家长资源和社会资源,让孩子们走出教室,走进社会,借助家长和社会资源加强对鸭子的了解。因为孩子们要喂鸭子,那就必须要有食物,于是我们便把给鸭子准备食物的任务交给了家长,让孩子们和爸爸妈妈一起为鸭子准备好食物带到幼儿园来。同时,鸭子最喜欢吃什么,最清楚地其实是那些养过鸭子的人,于是我们带着孩子们一起询问了幼儿园里一直照顾那群鸭子的老爷爷,还让孩子们问了家里的爷爷奶奶,让孩子们对鸭子到底喜欢吃什么有一个更全面的了解,丰富了认知。在喂鸭子活动结束后,我们还带着孩子们进行了许多与鸭子有关的活动,例如让孩子们在家长的带领下去农户家观察刚出生不久的小鸭子,开展了体育活动《小鸭子嘎嘎》,模仿鸭子走路,还让孩子们与爸爸妈妈们一起收集资料,了解鸭子羽毛的用途等等。

《你好,鸭子》这个自然课程活动正是因为有了家长们的支持和帮助,我们才能顺利地开展和实施。同时,通过这样的活动,我们也将学校与社会相结合,让教育更加贴近孩子们的生活、贴近社会,更好地发挥了活动的价值。喂鸭子这一活动从前期的准备到最后的实践的整个过程,拉近了孩子们与生活、与社会的距离,丰富了他们的生活经验。是啊,社会就是一所大学校,作为新时代的教师,我们应该摆脱传统教育的束缚,发挥大社会、大自然的潜在教育功能,带领孩子们到社会生活中、到大自然中去学习,去习得经验,去收获成长!

结合陶行知“生活教育”思想,我们通过开展自然课程活动《你好,鸭子》,充分发挥了生活教育的价值。我们带领孩子们走进自然,走进生活,走进社会,对可爱的鸭子们有了更多的了解。孩子们知道了鸭子喜欢吃的食物是什么,并在探索鸭子喜欢吃的食物的过程学会了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我们的教育也因此变得更加生动有趣,富有意义。

总之,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理论对我们的教育教学有着重要的价值和帮助,幼儿园课程只有源于幼儿的生活,才能成为真正的教育。脱离了幼儿生活,单纯依靠成人的想法来制定的幼儿园课程最终都是没有价值的,它很难促进幼儿地成长与发展。因此,我们努力将陶行知先生“生活教育”的思想运用到的我们幼儿园课程中去,带领孩子们走出教室,走进生活,走进自然,让“生活化”的自然游戏课程生根发芽、茁壮成长,让教育变得更有价值!


【参考文献】

[1]       孟亭含.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对农村幼儿园科学教育的启示[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2(5):68-69.

[2] 吴刚.论陶行知生活教育思想及对我国当前教育的启示[D].湖南师范大学,2014.

[3] 于冬冬.基于陶行知生活教育思想的幼儿园科学教育探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6.

[4] 玛吉·卡特.关注儿童的生活:以儿童为中心的反思性课程设计(第2版)[M]教育科学出版社,2015:211-227.

[5] 郑国凤.陶行知幼儿教育思想及其对当前我国幼教改革的启示[D].贵州师范大学,2014.

首页标题    教科园地    学习资料    吕晓倩“生活教育”理论在自然课程中的应用与实践
创建时间:2023-02-24 16:02
浏览量:0